中文
关于我们
主营业务
技术平台
学术交流
新闻中心
加入我们
主营业务
表单填写
*姓名
*电话
*邮箱
*公司
*留言信息
熙宁小课-第183期 | 熙宁小课 PK统计分析—非房室模型AUC计算:从方法选择到结果可靠性
发布作者:熙宁生物发布时间:2025-08-22

在药代动力学非房室分析(NCA)中,浓度-时间曲线下面积(AUC)是量化药物总暴露量的关键参数。它通常与Cmax一起用于评估系统药物暴露,并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作为统计比较的核心指标。AUC的计算方法虽基于简单的数学原理,但方法选择可能引入细微差异,需特别注意。



PART 01

AUC计算方法



线性梯形法


线性梯形法通过在浓度-时间数据点之间应用线性插值来估计AUC。简单来说,就是用直线连接相邻的浓度,形成梯形,并将它们的面积相加,计算总AUC。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(t1 - t2), AUC计算为:


这里前两项代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浓度,而(t1 - t2)则是该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。线性法在整个时间间隔内应用平均浓度。

线性梯形计算简单,但可能高估AUC,因未考虑药物消除呈指数下降特性。


对数梯形法


对数梯形法利用浓度-时间数据点之间的对数插值计算AUC。这种方法在浓度下降时更为适用,因为一阶药物消除遵循指数下降,在对数尺度上呈线性。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(t1—t2), AUC计算为:


该方法假设C1 > C2,并提供两种浓度的对数平均值。与线性方法类似,将平均浓度乘以时间间隔。

下图说明了线性梯形法和对数梯形法的区别。蓝线表示药物浓度的真实单指数下降,红线表示使用线性梯形法估计的AUC。由于线性梯形法假设采样点之间呈直线下降(在16和20 h),因此它高估了药物暴露。

对数梯形法对于降低浓度更准确,因为它考虑了药物消除的指数性质;但当采样点间隔很近时,这种方法与线性梯形方法之间的差异不明显。


线性-对数梯形法


这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。当浓度增加时(如在吸收阶段),使用线性梯形法。当浓度下降时(如在消除阶段),使用对数梯形法。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“准确”的,因为线性方法是药物吸收的最佳近似值,而在药物消除过程中,对数下降的最佳模型是对数梯形方法。


部分AUC


部分AUC 是指药时曲线下面积(AUC)在特定时间区间(而非整个观测周期)内的计算值。可以用来衡量药物的在体内的部分暴露量。部分AUC的计算方法与完整AUC类似,但涉及插值和外推问题,尤其是在所选时间点不是实际采样点(如计算 AUC0–1.5h,但 1.5 h 未采血),曲线末端外推(如计算 AUC0–24h,但最后采样点是 12h)。AUC的曲线末端外推我们后面会讲到,这里首先介绍Phoenix WinNonlin中不同AUC计算方法及其插值规则。


Phoenix WinNonlin中的AUC计算方法

·  

线性对数梯形(Linear Log Trapezoidal):使用线性梯形法直到Cmax,然后对曲线的剩余部分切换到对数梯形法。在计算Cmax之后的部分AUC时,使用对数插值估计浓度,其他情况应用线性插值。

·  

线性梯形线性插值(Linear Trapezoidal Linear Interpolation):采用线性梯形法进行AUC的所有计算。对于部分AUC,使用线性插值估计浓度,并在最后观察到的浓度之后使用线性外推。

·  

线性上升对数下降(Linear Up Log Down):浓度递增时采用线性梯形法,浓度递减时采用对数梯形法。对于部分AUC,如果周围浓度增加,则采用线性插值,而如果浓度降低,则采用对数插值。该方法不依赖于Cmax,使其对具有双峰的剖面更加灵活。

·  

线性梯形线性/对数插值(Linear Trapezoidal Linear/Log Interpolation):采用线性梯形法进行AUC计算。该方法与纯线性梯形线性插值法的区别在于——当所选部分AUC的端点不是采样点时(例如在Cmax之后的点),将采用对数插值法进行插值补点。



Phoenix WinNonlin中不同AUC计算方法的比对




PART 02

AUC外推(AUC0-∞


标准指标AUC0-t表示从0时刻到最后可测浓度的药物暴露量。但在此时间点之后的药物暴露情况如何?为全面评估总药物暴露量,需通过外推法估算超出末次观测浓度的部分AUC(AUCt-∞)。




AUC外推法用于估算药物从最后可测时间点到无限时间的暴露量(AUCt-∞),从而得到完整的药物总暴露量(AUC0-∞)。这一计算基于三个关键假设:首先,药物在末次可测浓度后遵循单指数衰减规律;其次,末端消除速率常数(λz)能够被准确估算并保持稳定;最后,在末端相中消除是影响药物浓度的唯一主导过程。通常情况下这些假设成立,因为低浓度时药物多呈单指数消除,且吸收和分布过程在末端相前已基本完成。

外推部分的AUC可通过公式AUCt-∞ = Clast/kel计算,其中Clast为末次可测浓度,kel为消除速率常数。将此外推值与实测AUC0-t相加即得到总暴露量AUC0-∞。为评估外推结果的可靠性,需要计算外推部分占总AUC的百分比(%AUCextrap)。若该比例超过20-30%,则表明AUC0-∞的可靠性可能存在问题,这通常是由于末端相数据不足或Clast接近检测限所致。

为提高外推结果的准确性,建议延长采样时间以获得更多末端相数据点,从而更精确地估算λz。若外推占比过高,则需谨慎解读AUC0-∞,必要时可考虑采用截断AUC(AUC0-t)作为替代指标。


PART 03

总结


AUC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外推结果是药代动力学分析的关键环节,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药物暴露量评估的可靠性。 在实际应用中,采样频率、计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外推验证都会对AUC结果产生重要影响。以下将对这些关键点进行详细总结:



➢  

高频采样(时间点密集):不同方法差异小,因浓度间隔小。

➢  

低频采样(时间点稀疏):方法选择尤为关键——线性法在消除阶段可能高估AUC(假设直线下降),而对数法在吸收阶段可能低估AUC。

➢  

部分AUC(特定时间区间的药物暴露量)同样受计算方法影响。由于常需估算未采样时间点的浓度,非房室分析通过插值实现,其准确性依赖于所选方法(线性或对数假设)。

➢  

最优方法:Linear-Up/Log-Down法(吸收阶段用线性法,消除阶段用对数法)通常最准确,因其更贴合药物动力学特征。

➢  

外推AUC需验证假设并评估可靠性,高外推占比时谨慎解读数据,优化实验设计以提高准确性。



PART 04

熙宁生物临床药理服务平台


熙宁生物临床药理服务平台,专注于创新药(涵盖生物大分子及小分子)的临床药理学研究,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力。我们提供全方位的临床药理学服务,包括:



➢  

PK NCA分析:采用WinNonlin软件非房室模型(NCA)计算PK参数,结合SAS和R等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编程,确保分析结果精准可靠。

➢  

实时分析支持剂量爬坡:通过实时数据分析,为SMC会议提供科学依据,优化临床试验设计。

➢  

临床药理学研究设计与方案撰写:基于客户需求,定制化设计研究方案,确保科学性和合规性。

➢  

完整PK/PD统计分析及CSR撰写:提供生物分析检测到统计分析报告生成的一站式服务,确保高效交付。



平台配备资深的临床药理专家、专业统计师及统计编程团队,能够对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深度解读,提供专业的洞见和建议。我们严格按照CDISC标准进行统计编程,确保交付成果符合NMPA、FDA等国际监管机构的要求,助力药物快速通过审批。



PART 05

我们的优势






丰富的项目经验




 在生物大分子领域,我们拥有丰富的PK统计分析经验,涵盖 CAR-T细胞疗法、单抗、双抗、ADC(抗体药物偶联物)等药物类型,能够精准分析其非线性动力学特征、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(TMDD)等特殊机制。

 对小分子药物,我们深入分析其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(ADME)特性,全面评估其药代动力学行为。




编程技术优势




熟练使用 SAS 和 R 进行数据编程,生成高度定制化的高质量图表,相比 WinNonlin 的基础功能,R 和 SAS 在灵活性和可视化效果上更具优势,确保数据呈现清晰直观。




快速交付




凭借高效的团队协作和先进的技术工具,我们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提供高效、精准的交付成果,助力药物研发加速推进。




参考文献:

[1] Certara. "Extrapolating AUC to Infinity." Certara Knowledge Base. Accessed 29 July 2025.

[2] Certara. "Calculating AUC: Linear and Log-Linear." Certara Knowledge Base. Accessed 29 July 2025.



专属客服
免费通话
表单填写
回到顶部